無稀土電機,會是下一個起飛的風口嗎?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前段時間某全球大型新能源汽車公司表示,新一代驅動電機將不再使用稀土,開啟無稀土電機的研發。此消息直接激起了A股市場稀土板塊的震蕩,稀土價格出現滑落,引發了國內不少稀土企業的擔憂和危機,也讓“無稀土電機”這一概念引發熱議。
為什么要“去稀土化”?
要理解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么是永磁同步電機。
永磁同步電機簡而言之就是可用于工業設備驅動、新能源汽車、家用電器等領域的發動機或電動機,其高效能主要依靠稀土永磁體,相當于新能源汽車的“心臟”。
但很明顯,稀土作為一種稀有資源,其成本價格和加工費用都不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電機價格居高不下,進而影響終端產品價格。而隨著新能源汽車、高效工業電機需求的日益旺盛,稀土資源的供應愈發緊缺,價格受市場影響波動明顯,這也制約了整個行業的平穩發展。
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電機“去稀土化”就成為了行業共識的降本提效方法,各大企業都競相開啟對無稀土電機的研究。外國新能源汽車廠商宣布下一代永磁電機將完全不使用稀土材料,一方面是為了降本提效,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擺脫對中國稀土市場的依賴。
而在“無稀土磁阻電機”這個概念爆火前,就已經有中國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電機無稀土化。大家不知道的是,率先進入這個研發領域的不是哪家新能源汽車公司,而是來自坐落于珠三角經濟圈的老牌國產家電企業——格力電器。
中國制造里的“潛力股”
其實早在2011年格力電器凱邦電機公司就通過對無稀土技術的多方論證和技術攻關,成功研發出了鐵氧體永磁輔助同步磁阻電機。并將該技術大批量應用于變頻空調上,開啟了無稀土磁阻電機大規模應用的先河。這是制冷行業首次也是唯一一家擁有不使用稀土的全系列高效變頻空調技術。憑借這項技術,格力電器一舉拿下廣東省科學技術特等獎,驚艷奪魁。
2018年格力還成功研發出可應用于新能源商用汽車領域的無稀土磁阻電機,最大功率超過200kW,可以使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擺脫對稀土資源的依賴。
這項技術也獲得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布局大賽金獎、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獎,打破了無稀土永磁電機無法在大功率場景應用的技術偏見,收獲了社會層面和技術領域的雙重認可。
除了空調、新能源汽車領域,格力無稀土電機在工業領域也有突出成果。如格力IE5超高效工業磁阻電機不使用稀土永磁材料,且相比同功率、同效率的傳統高效異步電機體積縮小1/3以上,具備安全、高效、可靠的優勢。目前已在電動油泵、電液伺服、電動叉車開發出系列產品,服務更多的行業客戶。
抓住科技紅利
近幾年,越來越多企業開啟了對無稀土電機的研發。但無論如何對外高談闊論,行業內全面掌握無稀土電機并推出產品的企業畢竟還是少數,不懂行的人就容易落入“概念陷阱”。
比如有部分企業同樣進行無稀土永磁電機研發,卻由于磁阻轉矩設計不合理,永磁體的材料性能差,無法實現電機的高效化,且容易退磁,只能在一些小功率場景應用;也有部分工業領域企業研發的磁阻電機存在功率因數低、效率低的問題,只能做異步電機的替代,推廣應用比較少。
而格力研發的永磁輔助同步磁阻電機,通過增大電機交、直軸電感差異,以磁阻轉矩為主,降低對永磁體的性能要求,進而實現無稀土化。同時還配有凸極性和反電勢,適合無位置傳感器驅動。不使用價格昂貴的永磁體,產品經濟性和平穩性更好,更適合大規模生產。
據了解,目前格力已申請新型磁阻電機專利超過150件、授權專利90件,獲得5項美國發明專利授權、5項歐洲發明專利授權,是目前全球無稀土磁阻電機專利最多的企業。
2021年格力工業用永磁輔助磁阻同步電機技術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國家工業節能技術推薦目錄”。2019年新華社、意大利安莎社報道,格力電器將自主研發的新型無稀土磁阻電機專利技術授權給全球最大的水泵企業丹麥格蘭富公司,格力強大的技術優勢再次收獲國際認可。
無稀土磁阻電機的未來之路
如今,格力的無稀土磁阻電機已從概念研發到大面積落地在新能源商用車、物流車、洗掃車等領域,憑借高品質性能和穩定運行的產品優勢獲得了強大的市場效應。
就在最近,格力凱邦電機高效新型無稀土磁阻電機新品發布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召開,珠海凱邦電機技術負責人就磁阻電機產品、產品應用、技術成果等多層面進行《高效新型無稀土磁阻電機研究及應用》主題演講,旨在梳理行業突破新方向,探尋“碳達峰、碳中和”的未來前景。
作為資源大國,中國在繼續保持高能耗型作業,還是對原有工業體系“刮骨療傷”的選擇中,選擇了以新能源為突破口促使工業轉型。
我們也能看到,這幾年中國在新能源領域不斷有大動作,通過政策支持、市場引進、企業扶持等方式推動其發展。2022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專題報告》提出,要研究高效無稀土驅動電機,加快研發超高效無稀土電機。這意味著,無稀土電機已經進入了國家重要技術戰略儲備,成為工業制品裝備內的“新藍?!?,在資源轉型之路上成為新的驅動力。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